第二章

第一節 惠能嚴父,本貫范陽,左降流于嶺南,作新州百姓。此身不幸, 父又早亡,老母孤遺,移來南海,艱辛貧乏,於市賣柴。時,有一 客買柴,使令送至客店;客收去,惠能得錢,卻出門外,見一客誦 經。惠能一聞經語,心即開悟,逐問:[客誦何經?]客曰:[金剛經)] 復問[從何所來,持此經典?]客云:[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。其 寺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,門人一千有餘;我到彼中禮拜,聽受此經。 大師常勸僧俗:[但持金剛經,即自見性,直了成佛。]惠能聞說, 宿昔有緣,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,教便往黃梅參 禮五祖。惠能安置母畢,即便辭違,不經三十餘日,便至黃梅,禮 拜五祖。 惠能的父親籍貫范陽,任官職,因故被眨至嶺南,變成新州的老 百姓。很不幸!他幼年父早逝,母子相依為命,家境貧因,在街 巿賣柴為生。有一天,客人向他買柴,叫他送到客店,客人收了 柴,惠能領了錢,正要出門回家,聽到誦經聲,他一聽就懂經義 了。他請教那位客人誦的是什麼經?那人告訴他是(金剛經);他 又問:[這部經典是從那裡學來的?]那人說:[從黃梅縣東禪寺 請來的,那裡的住持是禪宗的五祖弘忍大師,有門徒一千多人, 我在那裡恭敬虔誠學了這部經。]又告訴惠能:[五祖常常勸告徒 眾,無論出家眾、在家眾,要好好地了解,實行這部[金剛經], 自然就會見性。[(性)是本體的意思,這個字左邊是心,右邊是 生,心未生之前是性,所以佛門用[性]來稱本性,是因為一切 現象都是從本體而生;如果你們常常讀誦、了解,並且依照金 剛經實行的話,就能夠了悟本體,進而成佛。] 第二節 那個買柴的人可能前世與惠能有緣,他給了十兩銀子要惠能安頓 媽媽的飲食起居;爾後,教惠能前往黃梅縣去朝拜五祖。從這段 經文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:如果一個修行人想去求學、求法, 無論學的是世間的學問也好、學無上的佛法也好,必須把自己應 盡的義務、應負的責任完成。惠能辭別了母親,走了三十幾天才 到黃梅。 祖問曰:[汝何方人?欲求何物?]惠能對曰:[弟子是嶺南新 州百姓。遠來禮師,惟求作佛,不求餘物。]祖言:[汝是嶺南人 ,又是獦獠,若為堪作佛?]惠能曰:[人雖有南北,佛性本無南 北;獦獠身與和尚不同,佛性有何差別?]五祖更欲與語,且見徒 眾總在左右,乃令隨眾作務。惠能曰:[惠能啟和尚,弟子自心常 生智慧,不離自性,即是福田。未審和尚教作何務?]祖云:[這獦 獠根性大利!汝更勿言,著槽廠去!]惠能退至後院,有一行者, 差惠能破柴踏碓。經八餘月。 禮拜五祖後,五祖問他:[你是何方人士?想求什麼?]惠能回答 說:[第子是嶺南新州人,我走這麼遠來禮拜您,只有一個目的, 就是要成佛,再沒有其他的要求。]五祖就考驗他說:[你是嶺南 人(當時嶺南好比是邊疆,是文化落後的地方),又是獦獠(是文 化水準低的邊疆民族),你憑什麼成佛?[惠能機智地回答說:] 人雖然有南北之分,佛性本無南北。[對答中可知惠能聽了那位 客人誦金剛經時,他就已經有自性本體的概念。] 第三節 我們剛才說:自性既然稱本來,就是時間還沒有發生以前,沒有 時間就沒有運動,也就沒有空間;時間與空間是一體的,愛因斯 坦是這麼告訴我們的;因此人是有南北之別,但佛性是沒有南北 之分。佛家對科學的啟發由此也可見一斑!惠能就是這麼回答五 祖說:[我這個邊疆民族雖然與您老人家身份不一樣,可是佛性 又那裡有差別呢?] 至於我們剛才說:本體沒有時空,是清淨的;後來加進去的價值 觀念就是塵垢;本體是沒有後天價值觀念的。請問高貴或貧賤是 不是後天的價值觀念啊?如嬰兒出生時,他知不知道黃金很昂貴? 他不知道吧!這[貴與不貴]是後天的價值觀念,都是我們了解本 性的障礙,也是污垢。所以[佛性]沒有時間、空間,也沒有品質 差別。品質的差別也是後天的價值觀念所造成的。 第四節 五祖聽到惠能能夠不卑不亢、穩重的回答,本想跟他繼續討論下 去,可是其他的徒弟都圍繞在旁邊,所以五祖就叫徒弟帶他去工 作。(僧團是一個團體,每個人都必需要維持、愛護這個團體, 付出自己應該盡的責任與義務,不能有人遊手好閒,不然的話, 很容易就會垮掉了。)惠能走了三十幾天才看到五祖,未能與五 祖多請益,就叫他去工作,實在有點捨不得,想問個清楚,繼續 就說:[報告老師,徒弟我心裡常生智慧,很自然就能夠觀察世 間的道理及出世間的真理。](以上經文是[弟子自心常生智慧, 不離自性。]) 第五節 至於什麼是[智]?[智]是能觀察世間的道理,是受時間、空間的 限制的。談到[道理],好比說古代女子的婚姻由誰來作主呢?是 父母。一個女孩要出嫁,可能連她未來的先生長什麼樣子,高? 矮?胖?瘦?是醜?是美?她都不知道。運氣好一點的話,可能 在客廳後面偷偷地瞄上一眼,否則,通常都是在洞房花燭夜,頭 蓋被掀開了才看到她先生的模樣。像這樣由父母作主,叫做[孝順] ;古代婚姻一定要經過媒人,才叫[正統、規矩]、合乎[道德], 這是當時大家公認的,大家公認的就是[道德]。古代那一套道理 ,現在可以搬來用嗎?現代社會能接受嗎?新一代年輕人可以接 受這樣安排嗎?所以一件事情以前行得通,現在卻行不通而會有 所改變的,那就叫做[道理]啦!那什麼叫做[真理]?無論在那 個年代,那一種環境下,面對不同的對象都可以行得通、大家都 認同,那才叫做[真理]。所以[智]只是觀察道理,而[慧]則是觀 察[真理]。 第六節 惠能對五祖說:[弟子我不用人家教,很自然的就會觀察道理和真 理,來解決我自己及別人的問題,而且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。 現在不知道老師您要我在僧團裡做什麼事?]五祖訓他:[你這個 番仔!不要再說了!去磨房工作去!]惠能就乖乖地到後院做一 個行者。 什麼是[行者]?為什麼寺院要有[行者]呢?因為佛陀規定出家要 五官端正。四肢殘廢、智障或俗緣未了都不能出家。還有一些人 ,知道這裡是娑婆世界,不是極樂世界,所以無論在那一種場所 都會有是非,他擔心自己不能夠適應環境,或是大家還無法接受 他,為了謹慎起見他在寺院、在道場先帶髮修行,先觀察一段時 間,再慎重做決定,免得事後心生悔意,所以才會產生[行者]這 種制度。 祖一日忽見惠能曰:[吾思汝之見可用,恐有惡人害汝,逐不與 汝言,汝知之否?]惠能曰:[弟子亦知師意,不敢行至堂前,令 人不覺。] 於是一位資深的行者就指揮惠能去劈柴、樁米。經過了八個月, 有一天五祖無意中看見了惠能,就對他說:[我認為你的見解相 當正確,只是我怕有人嫉妒你、想害你,所以你第一天來,我 就沒有跟你多說話,你知不知道?]惠能回答:[弟子知道,所 以自從第一天拜見您老人家以後,我就不敢再去您的房間,也 不敢到課堂,免得引人注目!] 以上這段內容告訴我們,這裡是[娑婆世界],不是[極樂世界]。 如果你把任何場所當做極樂世界,把它美化或理想化,則你這個 美夢遲早都會破滅,只是早破、晚破而已。即使破滅了也不敢說 ,因為說穿了就沒法做夢了;由此可見五祖不愧為一代祖師,對 人情世故都很透徹。 在一個教育系統中,有好學生、乖學生、聰明的學生;也有調皮 的學生、有害群之馬的學生,也有會奉承的學生、陽奉陰違的學 生;有不辭辛勞、誨人不倦的好老師,也有不替學生設想、甚至 迫害學生的老師,甚至對畢了業,離了校的學生,仍然逼迫或毀 謗的老師……。所以五祖真是個好老師,他知道在道場裡面,師 父要跟一個客人,乃至一個要入門的人多講幾句話,都必需有所 顧忌,這點是值得我們反省、借鏡的。 弘忍大師是禪宗的第五位祖師,深深了解人情世故,如果我們學 佛、修禪不能夠與生活結合,不能夠應用在生活上,改善自己的 做人處世的話,那學佛是學佛、行惡則仍是行惡。阿彌陀佛!希 望大家,學佛不忘生活,佛法與生活合一,才能不斷地提昇自己。

回首頁 轉下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