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

第一節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,吾向汝說:[世人生死事大;汝等終日只 求福田,不求出離生死苦海。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?汝等各去 自看智慧,取自本心般若之性,各作一偈來呈吾看,若悟大意, 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。火急速去!不得遲滯!思量即不中用! 見性之人,言下須見。若如此者,輪刀上陣,亦得見之。] 有一天五祖召集徒眾宣佈說:[我今天有事情告訴大家!你們知 道嗎?我們人來到世間,一定會經歷生、老、病、死的過程, 就會有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。我們感覺器官的作用,帶給 我們精神上的感受是痛苦的多、樂趣的少,這叫做[五陰熾盛] 。如果想離苦得樂,不再生生世世、來來回回,換湯不換藥地 受這種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熾盛 之苦的話,你們必需了解生從何來?死從何去!明白死亡的真 面目、死亡的過程,再準備如何去面對死亡、經歷死亡,從死 亡過程中得到經驗、得到體會,應用於出生至死亡的這段時間 利人利己、學習成佛。這些重大的事情,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 要的目標,也是人生最大的意義。] 五祖接著說:[可是我覺得大家來學佛,忙著求福報、求大富 大貴、長命百歲、多子多孫、有求必應,大家都不曾想過要了 解生命的過程、生命的結局,以及怎麼去面對死亡、如何才不 畏死亡,甚至利用此生來實踐利人利己,以至於脫離一輩子又 一輩子,受這種換湯不換藥的苦惱啊!][如果想了解生死大事 的話,首先必須要知道這臭皮囊就像衣服,我們的本性就像身 體,每一次出生、每一次死亡,只不過像換了一件衣服罷了。 大家常常只著重於衣服、任由本性迷失。就算有福報、大富大 貴、長命百歲、有求必應,那都是曇花一現,極為短暫,沒有 意義!] 第二節 [今天我希望大家觀察世間的道理,觀察出世間的真理,而不用 以前你們所學習得來的經驗、價值觀去衡量它!你們試著將三 藏十二部經所學過的道理、學得的真理,把它們用幾句話濃縮 起來,交給我。只要有人概念正確,我就把成佛的要訣教他, 讓他流傳;因為他已到達得到要訣的程度,可以準備畢業了!] 五祖正在出一個難題考驗大家。 如果大家對博士論文有所了解,都知道成為博士前,研究所會 要求準博士們提出一篇博士論文,寫這論文需要參考很多書, 並把書中的精華濃縮起來,但不可以照抄,只能夠濃縮,濃縮 以後,必須提出別人未曾發現的觀念思想,見解愈是創新,拿 到博士學位的機會就愈大。通常博士論文都是十幾、二十幾張 紙、甚至厚達一本書。如果讀了那麼多書,要用幾句話來表達 ,那個叫做[偈],[偈]就是將文章的思想濃縮融匯貫通,再加 上自己的創見及批判。寫偈是件非常難的事。 [如果你們把所學習了解的道理、真理、佛法,全部濃縮成幾句 話,我將挑選合格的人,將成佛的要訣傳授給他,那個人就是 我的繼承人、接班人。]接著五祖給他們一個啟示:[不可以思 考,要一筆就寫出來;只要經過思考,就不合格。因為寫這首 偈,就是要能形容出本體,我要藉偈來評斷誰已經透徹地了解 本體。][固然本體不可思、不可議、不可量、不可測、不可說 ,但畢竟還是可以勉強以文字來比喻,看誰比喻得像、比較接 近……。] 五祖是暗示大家:如果真已了解本體的人是提起筆就寫得出來 的,不需要再思考!不僅平時能寫得出來,就算是在戰亂中、 複雜環境中也可以寫了一偈又再寫一偈……,在各種情況下, 甚至泰山崩於前,都應該不受影響。這麼說就是提醒徒眾,不 要為了寫這首偈,忙得連份內的工作都不做,能一如往常提筆 就寫才對;五祖殷切地告訴他們寫偈的原則。 第三節 得眾處分,退而遞相謂曰:[我等眾人,不須澄心用意作偈,將 呈和尚有何所益?神秀上座現為教授師,必是他得,我輩謾作 偈頌,枉用心力。]諸人聞語,總皆息心,咸言:[我等已後依 止秀師,何煩作偈?] [寫偈真難啊!]大家退了下去就在那兒議論紛紛。有人說:[我 看啊!我們這些小徒弟不用寫了!不用想了!這麼深!這麼難! 怎麼寫得出來呢?我看只有一個人可以寫得出來,就是我們的 大師兄-神秀!因為師父稱讚他的程度高,而且神秀當過官的, 文筆、學問都很好,平常上課師父難得出來講話,都是大師兄來 代課。][我想能把偈寫好的人,就是我們大師兄了!我們就算用 心想,也白費功夫!]又有人說:[只要我們大師兄得到了武林秘 笈(成佛的要訣),大家就跟他學就好了,何必傷腦筋!]於是眾 人都放棄了作偈! 神秀思惟:[諸人不呈偈者,為我與他為教授師,我須作偈將呈 和尚。若不呈偈,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?我呈偈意,求法 即善,覓祖即惡,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?若不呈偈,終不得法 。大難!大難!] 五祖堂前,有步廊三間,擬請供奉盧珍畫[楞伽經變相]及[五祖 血脈圖],流傳供養。 神秀聽了師弟們的話,起了煩惱心:[大家都不寫,公認只有我 才會寫,那自然我一定要寫了!不過話又說回來,如果我不寫, 師父又怎麼知道我是否夠程度來接捧呢!][我寫這首偈最重要的 目的就是求法!求成佛的要訣,而不是想當師父的繼承人,更不 是刻意想當掌門人!大家和我自己都是這麼想法,這才是對的。 因為若不寫偈呈上五祖,就不能得到真傳要訣,唉!真是左右為 難,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我的苦衷。] 以上這段文給我們的啟示是:一個人要做領導者,總會有人不服 氣,只願見你摔跤,甚至想把你扯下來;在任何環境幾乎都是一 樣的,即使在佛門中也是如此,畢竟人是[未成佛],難免有覺知 不夠之輩! 五祖的道場中,課室旁邊有三條走廊,走廊的牆壁是做通告用的 ,五祖本來計劃請一畫家在牆壁上畫一幅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錫蘭 楞迦山講楞伽經的景象,另外一面牆壁則預留給禪宗傳承血脈圖 用的。 第四節 神秀作偈成已,數度欲呈,行至堂前,心中恍惚,遍身汗流,擬 呈不得;前後經四日,一十三度呈偈不得。秀乃思惟:[不如向 廊下書著,從他和尚看見,忽若道好,即出禮拜,云是秀作;若 道不堪,枉向山中數年,受人禮拜,更修何道?]是夜三更,不 使人知,自執燈,書偈於南廊壁間,呈心所見。 神秀終於寫完了偈,好幾次想呈給五祖驗證,但到底程度夠不夠、 合不合格?連神秀自己也沒有信心。幾次走近師父的門前就很害 怕,不敢敲門送進去。就這樣過了四天、十三次的往返,神秀不 得已只好這麼想:[倒不如我把這首偈寫在牆壁上!如果師父經 過看到說:[好啊!這表示及格了!我就出來承認是我作的。] [如果師父說:[這個還不及格!]那我在山中道場這幾年來為人 師兄,為大家講經說法,教大家如何修行,豈不都是白費了!] 神秀暗自打算,一天半夜三更之際,將自己多年學佛心得,寫成 一首偈提在南面走廊的牆壁上。 偈曰:[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] 秀書偈了,便卻歸房,人總不知。秀復思惟:[五祖明日見偈歡 喜,即我與法有緣;若言不堪,自是我迷,宿業障重,不合得法 。聖意難測!]房中思想,坐臥不安,直至五更。 他寫的是:[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] 偈文的意思是:我們的身體是用來印證菩提的工具,我們的心靈 、頭腦就像是能夠分析是非善惡的主體,因此我們要常常照顧好 自己的身體,保持頭腦清楚、觀念正確,不要讓身體提早老化, 更不要讓我們的頭腦退化、糊塗。神秀寫了偈後匆匆回房中,又 三心兩意地想:[明天師父看到這首偈,若是喜歡,大概我與成 佛之道有緣啦!如果師父說不夠格的話,那是我的程度不到,是 多生累劫業障啊!不應該得到正法傳承。到時五祖如何處置,真 是難以猜測!]神秀在房間裡想來想去、坐立難安,恍恍惚惚到 天明。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,不見自性。天明,祖喚盧供奉來,向南廊 壁間繪畫圖相,忽見其偈,報言:[供奉卻不用畫,勞爾遠來。 經云:[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]但留此偈,與人誦持。依此偈 修,免墜惡道;依此偈修,有大利益。]令門人:[炷香禮敬,盡 誦此偈,即得見性。]門人誦偈,皆歎:[善哉!] 天亮時,五祖所請的盧姓的畫家來了。可是當五祖看到有人將偈 寫在牆壁上,就對那位畫家說:[佛經說[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] 意即一切現象都是變化、無常的,有許多事並不是絕對的必然! 既然有人把這首偈寫在這個牆壁上,我想就叫大家來唸,讓大家 跟著去做,免得大家走錯了路!我看不用畫畫了!傳承也不用寫 出來了!] 五祖指著牆上的偈對弟子們說:[如果有人照這首偈的方法去修 行,就會得到很大的好處!]並且告訴他們:[要燒香禮拜,恭 敬虔誠的誦念,讀透了這首偈,更上一層樓,就是體悟自性的 開始。] 以上這段經文給我們一個啟示:一個有修、有證、開悟的人, 他一點都不執著,通常一般人安排好的計畫,都不喜歡他人來 否定,亦不喜歡人家來更改,所以一個高高在上的領導者,會 有[順我者昌,逆我者亡]的惡習,這些做法均屬[凡夫俗子], 但是一個成了佛、成了大菩薩、大祖師的人,就不會固執己見 ,只要有一件事能夠利人利己、皆大歡喜的話,他可以把自己 的意見、計劃和建議收回。今天我們的講題是[禪與生活],大 家看一看,五祖就能把禪與生活結合在一起!希望大家三思, 阿彌陀佛! 第五節 祖三更喚秀入堂,問曰:[偈是你作否?]秀言:[實是秀作, 不敢妄求祖位,望和尚慈悲,看弟子有少智慧否?]祖曰: [汝作此偈,未見本性,只到門外未入門內。如此見解,覓無 上菩提,了不可得。無上菩提,須得言下識自本心,見自本 性,不生不滅。於一切時中,念念自見,萬法無滯,一真一 切真,萬境自如如,如如之心,即是真實。若如是見,即是 無上菩提之自性也。汝且去一兩日思惟,更作一偈,將來吾 看;汝偈若入得門,付汝衣法。]神秀作禮而去。又經數日, 作偈不成,心中恍惚,神思不安,猶如夢中,行坐不樂。 不久以後的一天晚上,五祖把神秀叫進房間,問他:[牆上的 那首偈是不是你所寫?]神秀說:[是我寫的。不過我不敢奢 求當您的繼承人,我並沒有妄想要做掌門人,我只希望師父 您慈悲,考核我的程度夠不夠?]五祖就對他說:[你啊!還 差得遠呢!什麼叫做[本體]你都不知道!你尚在門外!還 談不到登堂入室見本體!][以你這首偈的見解,想知道什是 本體,是不可能的!菩提、覺的本體,必需要有證悟的人才 能寫得出來,它是無法根據外人給予的觀念或自己所學的來 表達。覺的本體是不生不滅,從來未變化的,無論在任何時 間、空間下,它都是存在的。我們的感官眼、耳、鼻、舌、 身、意所面對的對象都離不開它。只要你了解了本體,就了 解一切的物質、能量、訊息。][至於什麼叫做了解物質、能 量、訊息呢?你可以運用物質才談得上了解物質,就如同你 了解一個人,才能用這個人。如果你說你了解這個人,卻又 不知他的長處、缺點,那就談不上了解了!所以你真的了解 本體的話,無論是無情的物質、能量,乃至有感情生命的訊 息及生命形態,你都可以完全地如實觀察了解,運用自如。 如此,一真一切真,一切萬法都離不開本體,一切我們所見 、所聽、所聞、所觸摸、所嘗、所想的都是本體的現象而已。 如果你真的看到本體,自然就能夠體會了!][我現在給你兩 天的時間,你再去作首偈來給我!如果你了解了、程度夠了! 我就會把我們的本尊釋迦牟尼佛用過的缽、披過的袈裟傳給 你,象徵你是第六位祖師繼承人,我也會把成佛的要訣告訴 你!如果你程度還沒到達,說了也等於白說!] 神秀被師父這麼一講,他內心更為不安,再怎麼絞盡腦汁都 無法創出新的句子來,因此就渾渾沌沌,食不知味、臥不成眠。 第六節 復兩日,有一童子於碓坊過,唱誦其偈,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 見本性。雖未蒙教授,早識大意,逐問童子曰:[誦者何偈?] 童子曰:[爾這獦獠不知。大師言:世人生死事大,欲得傳付 衣法,令門人作偈來看,若悟大意,即付衣法為第六祖。神秀 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,大師令人皆誦。依此偈修,免墮惡 道;依此偈修,有大利益。]惠能曰:[我亦要誦此,結來生緣 。上人!我此踏碓八個餘月,未曾行到堂前,望上人引至偈前 禮拜。] 有一天,有個小孩經過廚房,邊走邊唱,唱唸著的正是神秀在 走廊上所寫的那首偈,惠能一聽就知道這首偈的程度還不夠! 尚不知什麼是本體!於是惠能就問這童子:[你唸的是什麼偈啊?] 因為惠能做的是最粗賤的工作,而且他來到這個道場一連八個 月都在磨房,住的是馬房,從來沒有去過教室。在這兒連小孩 子都可以進佛堂聽經說法,唯有惠能從未去過!我們怎麼知道 呢?大家看下去。連這個小孩也欺負他,先訓他:[你啊!你 是少數民族、邊疆人,什麼都不懂。]童子又轉告五祖的話: [人呀!來到世間,必定經過生、老、病、死。在這四個過程 中,每個人都會經驗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。我們的感覺器 官、精神作用帶給我們的痛苦多、歡樂少。如果不想生生世 世換湯不換藥、投胎轉世、受盡苦惱的話,就必須了解生從 何來、死往何去。生命的形態到底是怎麼轉移?過程如何? 怎麼才能掌握不受生死的約束?這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大事, 也是生命的意義。][所以老師父說他要把成佛之道的要訣傳 下去,把釋迦牟尼佛用過的缽、穿過的袈裟傳下來!誰能夠 把佛法的道理寫成幾句話,只要觀念正確,就可以成為繼承 人。] 童子又接著說:[我們的神秀大師在朝南的牆壁上寫了一首頂 呱呱的偈,師父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必需要唸,如果依照這首 偈的方法修行,就不會墮惡道,也不會走錯路,而且還會得 到很大很大的好處呢!]惠能說:[那麼我也要唸,好讓來生 走錯路!不過我來這個道場八個多月都在磨房,沒有到過教 室,根本不曉得走廊在那裡,可不可以麻煩你老大帶我去啊!] 第七節 童子引至偈前禮拜。惠能曰:[惠能不識字,請上人為讀。] 時有江州別駕,姓張名日用,便高聲讀。惠能聞已,逐言: [亦有一偈,望別駕為書。]別駕言:[汝亦作偈,其事希有!] 惠能向別駕言:[欲學無上菩提,不可輕於初學。下下人有上 上智,上上人有沒意智。若輕人,即有無量無邊罪。]別駕言 :[汝但誦偈,吾為汝書。汝若得法,先須度吾,勿忘此言。] 惠能到了走廊,看到大家都在抄寫,就說:[我不識字,可不可 以請那一位唸給我聽!]可見惠能很細心,他擔心小孩子唸錯。 那時,剛巧有一位當官的張日用就高聲的唸;惠能聽了馬上就 說:[我也有一首偈,可否麻煩您幫我寫上去?]張日用很不屑 地說:[有沒有搞錯啊?連字也不認識的人,也想當繼承人!還 想發表博士論文,這豈不是笑話!你也會做偈啊!真是新聞!] 惠能還是憑著一顆平常心,既不驕傲、也不自卑!他對張居士 說:[如果想學最高的學問-覺的本體的話,您可不能看不起剛 入門的人啊!你要知道在世間,有時候沒有社會地位、沒有讀 過書、沒有家庭背景、也沒有事業基礎的人,卻是很有智慧的。 但很有社會地位、經歷、聲望、及有背景的人,有時候卻是聰 明一世、糊塗一時,做起事來,缺乏智慧!如果我們隨意看不 起人,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!]張居士聽了惠能的話, 覺得有道理,就答應幫他寫,不過他提出一個條件:[聽你言之 有理,我就答應你了!不過有一交換條件。如果你這首偈及格 了,繼承了衣缽,可要記得將成佛要訣第一個告訴我哦!] 惠能偈曰:[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] 書此偈已,徒眾總驚,無不嗟訝;各相謂言:[奇哉!不得以貌 取人!何得多時,使他肉身菩薩?]祖見眾人驚怪,恐人損害, 逐將鞋擦了偈曰:[亦未見性。]眾以為然。 惠能果真程度好,出口成偈說:[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 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!]不似神秀反反覆覆好幾天,絞盡腦汁 才寫出來。 第八節 曾經有個外國人很想了解[禪],一位學佛的修行人就教他看六祖 壇經,由於他是個外國人,不會中文,當然是看翻譯本!看不懂 就來找法師,那一本英文書是怎麼翻譯的? Bu Ti basically has no tree, Mirror also has no stand, Basically nothing at all. There is no way to get dust. 那個外國人不懂得譯文講些什麼,法師就用英文解釋,這句話是 這麼翻:[菩提啊!本來就不是樹!]外國人聽了說:[廢話!]法 師繼續說:[鏡子其實也沒有一個臺,不是一個實體啦!]那個外 國人說:[莫名其妙,本來無一物,當然什麼東西都沒,又那裡 會有塵垢呢?] 六祖壇經的這首偈是很出名的,然而到底要怎麼釋譯才能把它應 用在生活中呢?的確,讓有心學禪的修行人費了一番功夫去體悟 !讓大醒用很簡單、扼要、勉強的比喻,請大家多參考參考。因 為這首偈是針對著神秀那首偈而說,神秀說:[對學佛修行人而言 ,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!]因為身體是一種用來學習、證悟菩提的 工具,我們的腦袋、是分辨是非、善惡的主體,所以要好好的保 健身體、讓心靈安祥,免得身心過早失常退化,不能學佛印証。 因為人身難得,要好好珍惜,才不會聰明一世、糊塗一時。因此 惠能的偈就是針對神秀的那首偈而說的。 第九節 [菩提本無樹]這句話是表達我們身體本來是四大皆空,沒有一個 實體,我們看到這個身體,就認為真的有一個實體,可是佛陀告 訴我們身體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元素結合而成。地是物質部 份,例如:骨頭、皮膚、內臟、頭髮、指甲……統統屬於[地]; 體溫屬於[火];凡移動的現象,包括體內的循環功能,均稱為 [風];至於體液如:血液、鼻涕、眼淚、黃金水……等等都屬於 [水]。其實我們把這四大拆開、分解就變成細胞,細胞再細分就 是分子,分子再分解下去就是原子,原子再拆就是質子、中子、 電子。這些都打破了還剩下什麼?這就是所謂的[四大皆空]。 有一部電影[外來的侵入者],演一個外星人看我們地球人,只是 一個光影?如果用不同的光波觀察,自然看到不同的東西。 細胞有一層薄薄的細胞膜,裡面裝了水及一些物質,所以用顯微 鏡去看人,也就是一圈圈的泡沬;如果我們用對熱敏感的儀器來 看人,那會是個光影,不同的溫度就有不同的顏色;如果我們用 X光儀器來看人,看到的只是骨頭,因此這四大皆空,都是虛幻 的,所以說[菩提本無樹],我們的身體,外界的物質,並沒有一 個實體,永恆存在不變。 [明鏡亦非臺]:我們的腦袋不是識別善惡、是非的主體,為什麼 ?白痴有沒有腦袋?有呀!死人有沒有腦袋?有呀!得老人痴呆 症的人也有腦袋,可是他們能夠分別是非善惡嗎?能夠思惟嗎? 能夠創新嗎?能夠推論嗎?當然不能。所以[明鏡亦非臺]是指識 別是非善惡的各種精神作用,並不是全靠腦袋。 [本來無一物]:如果將身心拆開來,它是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 本體。[何處惹塵埃]:既然身心都是虛幻的,惠能認為修行為 什麼要在末端支流處下功夫呢?但是神秀是在身心下功夫的! 他認為身體要保持健康,心靈要保持安祥,常常以標準匡正我 們不好的身心,然而標準是人為的觀念,例如美與醜、善與惡 以及顏色的代表意義……等等,都是因時、因地、因人而設, 隨緣而變,沒有一定的標準,是虛幻不實的。既然惠能這首偈 是討論宇宙的本體,而一切現象的變化與本體沒有關係,卻與 觀察者有關,所以要了解什麼叫做[本體],不必在末端支流處 下功夫!這就叫做[何處惹塵埃]。本體是不用修的,修的也只 是現象而已。 第十節 五祖道場的學生都是多年經過五祖與神秀的教導,對佛學也有 一些基礎概念,所以大家發現惠能比神秀的程度高,他們都很 驚訝!驚訝之餘又在底下嘰嘰喳喳:[唉啊!真的不可以貌取 人!喔!看這個邊疆民族、番仔這樣子修下去沒多久就可以成 為活在人間的修行印証模範者!] 以上這段經文值得大家檢討反省,在同一個教育體系下,同樣 有善有惡,無論是老師、徒弟都是如此,都應該憑著一顆平等 心,就不會盲目的崇拜偶像。 五祖出來看到大家大驚小怪,就耽心會有人害惠能,於是五祖 脫下鞋子,把惠能的偈擦掉,他說:[這首偈也還沒看到本體!] 因五祖這一個舉動,那些弟子觀念又改變:[果真是嘛!他這 個不識字的,怎麼可能寫偈嘛!] 因此[禪與生活]講題中,大醒再次很誠懇的提醒大家,佛法要 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修行人只會講得頭頭是道,既沒有信 心,又沒有志氣,見高就拜、見低就踩,東風吹就往西邊倒, 西風吹又往東邊倒,這樣的人,怎麼能夠成佛呢?連世間法都 覺得這種人不夠圓滿、不夠高尚,何況這種人竟然妄想往生西 方,一旦這種人真能夠往生西方,極樂世界照樣有是非、煩惱 ,何[樂]之有呢?我們應該好好自省啊! 有信徒提出問題,五祖為何不叫別人擦?為何要自己脫下鞋子 來擦惠能的偈呢?大家要知道!這個博士論文牽涉到繼承人的 抉擇,用鞋子擦偈是表示極端的否定,也等於在眾人面前打了 惠能一個耳光,大家能體會嗎?因為惠能的偈所表達的是身體 與頭腦皆是虛幻,在此用功,不能觸及本體,但他未曾提到修 持的方法,所以五祖用鞋子擦偈就是暗示惠能的講法就算是對 ,但不切實際。因此單以此偈而言,確如五祖所云:[尚未見性。] 有些人把這段經文解釋成:因為五祖怕大家害惠能,所以騙大 家說惠能還沒有見性,其實他已經見性了,這樣的說法是不對 的!因為大祖師絕不會打妄語。當時神秀對本體的了解摸不著 邊,惠能對本體是一知半解。

回首頁 轉下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