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坐著做不可以嗎?」我說:「不可以,因為這個時候,妳 足趾的閘門沒有打開,手臂的閘門也沒有打開,所以不行。 聖母瑪莉亞是慈悲的,何況妳是在拜她。為了妳的健康,免 得妳媽媽擔心,還有妳婆婆等著抱孫子,為了這些人,妳就 應該做這個運動。」   她又問:「那麼,一天要拜多少呢?」我說:「既然妳 一天可以游泳一兩個小時,那就拜一百零八拜吧!」於是她 就照著這個方法去拜,結果拜了一個月以後,十七年的鼻子 過敏就治好了。   所以大家要知道,我們拜佛不是迷信,如果佛菩薩要我 們拜的話,那對她應該沒有效才對,為什麼還這麼有效?就 這一點可證明佛教的教主,不是要人向他禮拜的。可是,你 單是去念佛號、誦經、持咒或打坐,缺少了拜佛,效果就不 好。因為動靜本來是相輔相成的,因此一定要先拜佛,然後 才開始誦經,持咒,這是有次第的。   記得,不可一到道場,看到人家在打坐,你也跟著打坐 :人家在誦經,你也跟著誦經,但人家誦到那裡,你卻不知 道。為什麼?因為念得太快了,跟不上怕不好意思,只好嘴 巴跟念念有詞。勉強地跟,到後來就容易喘氣,有的人就生 煩惱。有些太太很虔誠,惹得先生不高興,就說:「妳呀! 不拜佛都沒事,妳拜佛參加法會回來臉青嘴唇白,還喘氣。 不拜佛、不信佛就沒有這些煩惱,看妳,一信佛就變成!樣 子。」   因此我們真的要好好自我反省:如同進一所學校,本來 就要按部就班依照著一定的課程、教法和修法來學習,怎能 盲修瞎練呢?因此,誦經持咒不要跟別人比,他快是他的事 ,你跟不來就是跟不來,因為每個人的肺活量、橫膈膜一上 一下的活動範圍有所不同。   學佛皈依後,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的拜佛,能夠一天拜一 百零八拜,不氣喘,不臉紅,然後才開始打坐、誦經、持咒 、念佛等等,這樣效果就不一樣了。有的人不明白,以為師 父捉弄他;叫他拜佛,他就小聲地跟人家說:「你看他天天 都這麼忙,他自己都不曉得有沒有天天拜呢!」你要瞭解, 你還沒飽,你只好繼續吃,別人吃飽了,只是招待你,不一 定要陪你吃。同一桌吃飯,各人吃飯各人飽,他不吃他餓肚 皮,你吃你飽。別人有沒有拜,是他的事,你為了身體健康 ,為了讓大腦運動,開智慧,你便得老老實實地拜。   另外,還發現一個問題,有一位老太太,因為膝蓋痛, 來看病,問她痛多久了?「一個月。」「以前有沒有痛過? 」「沒有。﹂「有沒有摔過?」「沒有。」「有沒有出過車 禍?」﹁沒有。」什麼都沒有。「那麼妳一個月前日常生活 中有沒有特別的一些活動或事情?好好想想!」「啊!有啦 ,拜佛呀!」問她怎麼拜,拜給我看看!她就在磁磚地板上 「喀」的一聲跪下去,頭也「喀」碰地,這麼虔誠會有好報 嗎?   再問她:「除了膝蓋會痛,妳還容易頭昏,對嗎?」她 說:「是啊!你怎麼知道?好厲害喔!難怪人家說你有神通 。」「唉!」有時想解釋都很麻煩。拜佛,明明是為了健康 ,開智慧,怎麼會拜到這般糊塗呢?不要說老人家,就是年 輕人這樣「喀」地跪下去,膝蓋也會受不了,頭也如此用力 碰撞地板,不但開不了智慧,還會長個包。所以剛學拜佛的 人,要用一個軟拜墊,尤其是身材肥胖的人,他拜下去就起 不來,所以要用軟拜墊,讓肌肉、橫膈膜、腰大肌強壯了, 然後才拿開軟墊。一俟功夫純熟,連拜墊也不用了。   一般人常愛比快,所以拜佛也求快。拜佛不要比賽快慢 平常我們的心就難得靜下來,最難修的,就是動中修。凡是 一舉一動都是修行,所以身體雖然在拜佛,但仍應練習保持 心如止水。拜佛拜到肌肉骨骼都很放鬆以後,這時就可以更 進一步專注的來修心。雖然要拜得非常慢,但不能像機器人 一樣,喀!喀!喀!要像打太極拳的樣子,慢慢的,很柔和 很連貫得拜。佛教的「太極拳」僅有三招:九十度鞠躬、五 體投地腳趾用力提起臀部站起來,就這三招,全身統統都運 動到了。   這時不必用軟墊,因為跪得很慢,膝蓋也不會受傷,一 點都不痛。而且手指的力量也夠,可用指尖把身體撐起來。   功夫再好一點的人,就用三隻手指,更好一點,就用兩隻, 最好的只用一隻。   在地毯上拜好不好?地毯有長毛,容易藏灰塵,有的人 貪快,又給自己訂了目標,十分鐘要拜一百零八拜,所以拜 得像風一樣,一拜下去就起來,幾次以後,地毯中的灰塵也 跟著起來了,呼吸又很急促,所以拜下去就「哈咻!哈咻! 」,本來是很健康的,拜了一百零八拜後,就鼻子過敏。所 以家裡或道場要是舖地毯的話,要準備毛巾或墊布使用,以 防灰塵。   天上的電與地下的電,正負常常不一樣,所以高樓屋頂 上有避雷針,把上面的電導下來。電的產生,一定要形成一 個循環才能導電,在我的《醫緣說法》一書中,就談到我們 人體的電磁場,在印堂處的電磁場就與我們腳板腳背的電磁 場不一樣。因此,五體投地時,才能形成一個循環,如果不 是五體投地,那個磁場就不能形成一個圓圈,因此就沒有電 磁場的變化,就不能與大地、大自然的電磁場打成一片,這 會影響我們的健康與智慧的開發。   現代人常常穿皮鞋,與大地的電磁場都絕緣了。古代人 常打赤腳,對身體多少都有好的影響。瞭解這一點,以後如 果前後院花園有草地,大家看清楚沒有蛇或昆蟲螞蟻的話, 早上起來最好打赤腳在草地上走一走,對身體很有助益;尤 其是患高血壓的老人家,把你的注意力和感覺放在腳板底, 常常如此,就能幫助血壓下降,不用完全依靠藥物了。   因此,佛教的行、住、坐、臥都可以修行。如果小孩子 問妳:「媽媽,為什麼佛菩薩都光腳丫?」妳就知道怎麼回 答了。有時候小孩子問一些問題很有趣,也很實際。有一位 媽媽居然回答小孩說:「因為那個時候印度很窮,沒有鞋子 穿,所以佛菩薩都打赤腳。」所以有很多年輕人、知識分子 不能接受佛教,我們身為佛教徒,要好好反省、檢點與懺悔 。   有居士問到,拜佛的時候,到底往東拜好?還是往西拜 好?或往南還是往北?又有居士說,反正拜佛就應該向著佛 菩薩聖像拜才對。這讓我想起一件事,記得大概在五年前, 美國某個很有名、很大很莊嚴的道場,舉行三壇大戒。因為 是新成立的道場,剛拿到使用執照,正是百事待舉的時候, 因此很多事情都未準備妥當。可三壇大戒時間已迫在眉睫, 工作人員只好全力以赴。因為準備工作未盡理想,報名參加 受戒的人又很多,所以在大雄寶殿舉行法會,當大家一起拜 佛懺悔時,發生一些很有趣的事情。   有一位戒子站在第二排的外線道,倒數第一位。大眾拜 佛時,為求動作整齊畫一,就一個命令一個動作,如同軍隊 一般,只是用引*代替口令而已。所以,﹁叮!﹂的一聲, 大家就拜下去,地方本來很大,但受戒的人多,這時場地便 顯得小了,感覺很擁擠因此當他拜下去時,發現前而已無餘 地,想往後退,又發現後有成排的腦袋,大家拜時,他總不 能站著不拜,因此,拜下去時,很直覺的反應就是往空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