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|
而作斯言,吾於五濁惡世,教化如是剛強眾生,令心調伏。 捨邪歸正。 「濁」分是配不均勻,很混亂的意思。五濁,即劫濁、命濁、 見濁、煩惱濁、眾生濁。雖然同樣是人類,可是有人長得美, 有人長得醜;有的富貴,有的貧賤;有的高,有的矮;有的 有福報,有的無福報;有的四肢健全,有的殘障…。人的命 運,各各不一樣,叫做「命濁」。每個人以自己的立場、利 益、觀念來衡量事務,各有各的見解,這叫「見濁」。由於 以上種種衍生煩惱,而煩惱又各種不同的程度,叫做「煩惱 濁」。有了種種煩惱,跟著而來的是許許多多不良的現象, 一個人如此,無數無量的人類亦如此,叫做「眾生濁」。「劫」 是時間的單位。因為「命濁」、「見濁」、「煩惱濁」、「眾 生濁」,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時間裡,無休無止的轉來轉 去,沒完沒了,謂之「五濁惡世」。 「鐵齒」的人就是「剛強眾生」。「教」是使明白事情的真 相。唯有自己才可以化解本身的業障,這叫「教化」。若沒 有佛菩薩,經典從何而來﹖沒有僧眾的靈活運用,善加論釋 經典,我們又怎麼能夠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﹖「教」,是從 他利而來;「化」,則要靠自利,唯有自己才能救自己,佛 如果可以拯救我們,那麼又何必修行呢﹖ 經典是佛教徒所應該遵循的最基本的要則。翻遍所有的經典, 沒有一部經典記載釋迦牟尼佛得以將信徒、弟子帶到西方極樂 世界,預多是帶阿難或是一些調皮搗蛋的弟子去到天堂、地獄 走一走,讓他們見識見識,其中有嚇阻的作用,如此而已。要 去西方一定靠自己(只是阿彌陀佛會示現在其前罷了,而阿彌 陀佛的顯現,也是由於自身有如此的信念。) 如果這個觀念沒有正確的的建立,佛教和其他的鬼神宗教就 沒有差別了。鬼神教會保佑人,相對的也有懲罰。佛教不講 這些,是唯一不使信仰者產生恐懼的宗教,佛教徒若是懷有 恐懼感,則是修行方式的偏差,與佛教無關。倘若這個重點 不曾明白的掌握,迷信到後來找到的是一個「大頭教」。 「令心調伏」。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。「調」是協調,「伏」 是不失去控制。修行的道路上「調伏」是很重要的。我們的 習氣是多生累劫而來,不能急在一時,想在短時間內把它連 根拔起,談何容易﹖佛門有一句話,「勇猛心易發,長遠心 難耐」。 初入佛門時,發四弘願,受五戒,五戒仍嫌不夠,再受菩薩戒, 進而發願往生西方,然後又發心吃長素,好像下了很大的決心。 有好幾次信徒見四處無人,對法師說:「法師!我有很重要的 問題要跟您談,我真是業障重啊!」「什麼事這麼神祕﹖」「我 這幾天晚上都在做惡夢!」「做什麼惡夢﹖」「我每晚都夢見 吃牛排,有的時候夢見吃雞排。」「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﹖」 「我入佛門不久就發願要吃長素,可是看見人家吃肉,我的口 水就猛往肚裡吞,然後告訴自己,要忍,要忍,白天忍住了, 晚上卻做吃肉的夢,我就知道自己是個業障鬼!」忍…壓…, 壓力越大,反彈力就越強。法師問他:「你有沒有告訴別人﹖」 「我現在不敢告訴別人了,因為我曾經和別人談過,結果被人 家罵業障鬼。怎麼辦﹖我現在晚上都不敢睡覺。」「為什麼呢﹖」 「業障重啊!我們佛教是不准吃牛肉的。」佛教不准吃肉﹖不 知是哪裡來的規定﹖更不知是記載在哪一本經典裡﹖ 所以法師告訴他:「其實這是個誤會,印度教才不准吃 牛肉,回教不准吃豬肉。佛教提倡吃三淨肉、五淨肉,當 你修到一個程度後,就會很自然,很自在,在沒有精神壓 力的情況下,不再想吃肉,這也叫做守菩薩戒。」 南傳佛教,西藏式的佛教,他們並不強調吃素,我們不應該 盲目的攻擊別人,別人也有經典上的根據。正信佛教徒不要 跟人家說:「我們佛教不能吃牛肉。」這是在替印度教作宣 傳呢! 是協調、不令失去控制,而不是強制的壓迫。協,是溝通的 意思,和善知識溝通外,更要緊的是和自己多生累劫的習氣 溝通,令其得以調整、得以控制,絕對是疏導而非鎮壓、杜 絕,否則習氣被壓抑久了,一且爆發,就會做夢。做夢和右 腦很有關聯,左腦的作用是分析,是邏輯化的,可以和它講 道理,而右腦是直覺,沒有什麼道理不道理。白天清醒時, 如果以一個慣常使用右手的人來說,左腦佔優勢,右腦處劣 勢,也就是說左腦統治右腦。所以前面提到的那位居士,白 天可以勉強控制自己不吃肉,因為左腦說「不可以」,右腦 既然受制於左腦,明明不滿意,也沒法度,到了晚上睡眠時, 左腦掌控不了右腦,就來個做夢的抗議行動,壓力越大,反 彈越大。因此學佛倒底是要學些什麼﹖修行是修些什麼﹖如 何學﹖如何修﹖一定要弄個清楚明白,胡亂的盲修瞎練,連 自己都無法說服,何況其他﹖要知道欲速則不達,修行切忌 求功心切,貪多嚼不爛,不如一口一口的細細品嚐,務必有 「今天功課,今天作」的精神,博士學位也不是一天修到的, 貪功求快的結果,說不定反會留級,不能升班只能夠怪自己, 怪不了別人的啊!唯有不急進,不懈怠,才有可能降伏下來 多生累劫的習氣。 六祖慧能是首屈一指的大祖師,但那絕非一世所修成 就的,而是多生累劫不斷的修行,在那一世開花結果。釋 迦牟尼佛亦然,修行了三大阿僧祇劫,才得以在這娑婆世 界成為第四尊佛。我們看到別人畢業,就說:「才在學校看 到他上一天課,他就畢業了!」而不去衡量人家風雨無阻地 辛辛苦苦念了四年的大學課程,才有畢業的一天。修了多 少﹖修了些什麼﹖要有自知之明,急著今生成佛,可能嗎﹖ 「邪」是不明佛法之謂,也可以解釋成不明白事情的真相。把 事情的真相弄得明白清楚,捨棄非「真理」的邪知邪見,歸到 正途上,回歸「八正道」,就叫「捨邪歸正」。 |